原標題:粽子禮盒近千元?端午節粽子不能變味兒
侯江
馬上就到端午節,粽子市場也到了競爭最為火熱的時候。今年是限制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要求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發布后的首個端午節。按規定,粽子不應與超過其價格的其他產品混裝。但據報道,仍有不少商家無視粽子的“瘦身令”,粽子禮盒888元、980元的,海參魚翅粽一個100多元,隨處可見。
售價980元的粽子禮品籃。圖據北京日報客戶端
端午節吃粽子,無論是代表人們對屈原的緬懷和紀念,還是對伍子胥心懷家國精神的敬意,都承載深厚的文化內涵。給親朋好友贈送粽子表達情感和關懷,自在情理之中。但當下的所謂高端粽子,采用稀缺的食材,配以豪華禮盒包裝,通過提升檔次和奢華感,吸引的已經不是普通消費者的注意力。部分商家無視國家規定,讓更高成本的原料綁架粽子,營造出高端粽子的稀缺性。這種做法不僅容易造成浪費,也助長腐敗之風,更背離了端午節文化的精神。和“天價月餅”一樣,“天價粽子”無非是炫耀和送禮的載體。
經過長時間的整治,動輒成千上萬、塞上黃金玉石的天價粽子已經不多見了,可每到端午節總有高價粽子的事實證明,仍有一些人對高檔禮盒念念不忘、趨之若鶩,似乎禮盒有某種魔力:只有這樣才有誠意,才能裝得下某些不可言說的“心意”。
傳統粽子是以糯米、肉類、豆沙、紅棗等為主要原料,制作簡單而口感濃郁。美好的味道,體現出人們對于歷史文化的尊重和傳承,寄托對于未來的祝福和希望。粽子添加一些高端食材倒也無可厚非,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,但某些商家推出鮑魚粽子、海參粽子,尤其是在禮盒里添加茶葉和紅酒,本意并非發揚并廣大端午節文化,而是趁機炒作和牟利,更是借送禮市場的病態,發不義之財。
端午節文化與時俱進,粽子有新口味也正常,但最核心的精神不能變,更不能淪為市場的工具。動輒接近千元的天價粽子,先不說添加鮑魚、海參是否符合美味標準,單說天價禮盒掛羊頭賣狗肉,不僅褻瀆端午節文化,也容易引起消費者反感。對依然售賣混裝粽子、販賣送禮文化的,監管部門要重視起來,釋放規則不容挑釁的信號,讓粽子回歸原本的味道,“輕裝”上架。(來源:北京晚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