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當武術名揚天下。武當山特區供圖
進入時光隧道,穿越歷史的“張三豐”師徒緩步走上舞臺,隆重推介“問道武當迎福游”主題線路……2023年3月1日,2023年十堰市文化旅游春季推介活動在武漢舉行。長期扎根武當山的美國“洋教頭”杰克,登上舞臺推介十堰文旅。
秦楚網訊(十堰晚報)記者 朱江
從“洋弟子”進階為“洋教頭”
33歲的杰克從小對中國武術充滿興趣。20歲時,他漂洋過海獨自到武當山習武修行。經過十幾年的勤學苦練,杰克掌握了八仙棍、太極拳、氣功等武術功法,并從“洋弟子”進階為“洋教頭”,教授的學員已有200人左右。
隨著修行的不斷深入,杰克的學習內容從武當武術拓展到中國傳統文化、古典樂器等。他還將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心得體會制作成音頻、視頻,分享在海外社交平臺。
2022年,杰克受邀參加2022年“漢語橋”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——故事會,憑借《我來武當山的故事》這一作品入圍決賽。杰克還計劃參加漢語水平考試,向更多來自海外的學員傳授中國功夫,分享中國文化。
認識武當從武當武術開始
天下太極出武當,武當武術由此聞名天下。
2006年,武當武術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第二年,武當山特區成立全國首個武術局,將優質的武術資源作為打造文化產業的重要名片。武術局挖掘和弘揚武當武術,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。
武當山晨練。鄧麗芬/攝
武當山特區工委委員、宣傳部長蘇芳認為,文化是旅游的靈魂,道教、醫藥、武術是武當文化的主要內容,而很多人認識武當是從武當武術開始的。武當山目前有29家武術館校,從1986年創辦武術館校以來,各類武術訓練場地已達300多個,先后培訓武當弟子10萬余人,其中洋弟子上萬人。
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,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。如何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,活在文化自信里?
多年以來,以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為目標,武當山以武當武術為發力點,以旅游為載體,緊跟時代發展形勢,創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。2016年12月24日,國家武術研究院在杭州召開武當武術“兩拳一械”評審會,對武當武術的“兩拳一劍”(武當拳、武當太乙拳、武當劍)套路技術整編成果進行評審,并獲一致通過。
評審會上,專家們認為,武當武術“兩拳一劍”的評審認定,在武當武術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,將改變長期以來武當武術門派眾多、各成體系的現狀,不僅有利于打造武當文化品牌,還有利于全民健身,更有利于向國內外普及和推廣。
“洋教頭”杰克街頭快閃。張建波/攝
武當山是太極拳的發源地
如何增強武當武術吸引力?武當山著力打造的大型太極功夫秀《夢幻武當》在太極劇場上演,全劇由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副總導演陳維亞的團隊打造;在2022年12月十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上,占地103畝的“武當一夢”旅游演藝項目正式開工。該項目由北京大都陽光藝術團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,以武當文化為內核,傳承傳統文化,發展文旅產業,打造沉浸式演藝劇場、武當國樂盛典兩個中心,建設具有武當特色、引領文旅市場的沉浸式演藝主題公園,計劃2023年10月1日前建成運營。
武當山是太極拳的發源地。2020年12月17日晚,中國太極拳成功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太極拳以養生練功、防身保健為宗旨,以“道法自然、厚德載物”為精神,以動靜結合、內外兼修為方法,具有尚意不尚力、四兩撥千斤、以柔克剛、后發制人、延年益壽等多種特點和功效,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。
保護傳承好文化遺產,使其從歷史的深處走向未來、走向世界,才能煥發出新時代的新光彩。近年來,武當山確立了以太極拳為載體、以太極文化促旅游、以太極文化促發展、壯大太極拳產業的發展目標,現已挖掘、整理隱于民間瀕于失傳的武當內家拳套路200余種。
據統計,目前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億人習練太極拳,武當山已在全球建立32家武術海內外分會,每年有兩萬至三萬名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武當山習武。